x

二维码

订阅号

服务号

微信商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农村工作通讯:铸就种业基石端稳中国饭碗——北大荒垦丰种业探行
2021-06-16 16:14:41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编辑:王欣然  记者:王琦琪

5月,当我国夏季粮食收获在即时,东北平原才刚刚苏醒。迟来的春风吹化了三江的冰雪,100多万亩黑土地上,水稻、玉米和大豆正在播种。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重要供种公司之一的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此耕耘近20年,如今经营着238个粮食品种,其中自主知识产权72个。如果说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国有控股的特殊背景是垦丰成长的根基,那“3+1”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则是持续创新的动力,支撑垦丰为“中国饭碗”生产出更优质的“中国种子”。

聚合研发力量,国家商品粮基地用“国种”

1680500959.jpg

垦丰种业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播种作业

伴着拖拉机开过带起的黑色尘土,肩上搭着两袋大豆种子的技术员郭广新正在试验田播种今年的大豆。他对记者说,这是去年选择出来的100个品种,今年要全部播种一遍,目标是培育出具有高油酸和高产特性的大豆新品种,减少对国外进口的依赖。

垦丰前身是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种子公司,20世纪还是一个以卖种子为主要业务的小公司。2001年起,国企全面深化改革,农垦将系统内有种子业务的各个板块重组合并,并前后多次注资,逐渐形成了育种、制种、推广为一体的种业专业公司。当前,垦丰仍是一个国有资金占比近50%的国有控股公司,研发的新品种中,有50%左右的玉米、80%~90%的水稻和大豆种子用于满足北大荒集团各个农场的需求。

“一个品种研发周期内,倘若中间停了1年,就等于之前的工夫全都白费。”开发新品种需要人力物力极多,周期长、失败是常事,如此“烧钱”让不少小型种业企业望而却步;而国有控股的机制,是持续的研发投入的基础。依托于北大荒集团,企业在研发初期便可集中精力、保证育种项目的持续推进。如今,垦丰已经培育起不依靠补贴的自生能力,形成了“杂交玉米研发投入应占其销售额的8%以上,自交作物研发投入应占其销售额的3%以上”的种业研发费用稳定投入机制,保证了持续的研发进程。

近年来,优质新品种在垦丰强力研发下不断涌现:“垦沃”“龙垦”系列玉米,让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实现合理轮作、粮食增产;“龙垦306”“龙垦310”等大豆新品种,加快了大豆主栽区第四积温带品种的更新换代;“龙垦2021”优质香稻新品种,更是填补了第二积温带早熟、长粒、优质品种的空白。垦丰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世军说:“今年年底‘龙垦2021’种子繁育量争取达到1万吨,如果明年能推广200万亩,就能增收10~14亿元。”

近年来,垦丰已经基本完成商业化育种研发体系构建,形成研发中心、区域育种站、生态测试站、农场试验鉴定站全方位的研发布局。作为国企,他们承担了一些公益性研发和救灾备荒储备种源,这是大多数普通企业不想做也不敢做的。

针对我国玉米、大豆产量仅是发达国家60%~70%的现实情况,垦丰正全力研发高产、耐密、优质、多抗、适于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选育和高产、优质、广适性大豆新品种选育,同时,还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上加强力度,让消费者吃上更加营养健康的粮食。

增强推广力量,铺好种子到家“最后一公里”

丁香盛开时节,宾西开发区管委会在垦丰总部召开“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联盟座谈会”,十多位从事饲料、大豆蛋白、豆食品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共聚一堂。会上,加工企业提出了高淀粉玉米、无腥味大豆等的改良新需求。垦丰明白,下游加工企业的需求决定着他们种业研发的方向。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成果转化率明显低,全国种子企业前50强不及世界第一种子公司效益的三分之一。”垦丰副总经理刘辉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企业作为商业化育种的创新主体,看重的便是企业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这也是商业化育种的核心问题。

垦丰已做到获得新品种审定后的第一时间向种植户推广。新品种在实验室经过扩繁和测试,已经形成了具备制种的规模。之后运往制种加工厂,依托先进的加工设备,新种子就会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目前,垦丰主要采取订单生产模式,即种植户头一年提交订单,公司按照需求启动种子生产,第二年春耕前将种子直接送至农户手中。

“由卖种子到卖服务”,是刘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解释说,现在的卖种子,不仅仅是卖种子:除了对北大荒的各个农场直接供种外,垦丰开设了线上直销、线下直营,提供更加多样的商业化供种模式。公司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垦丰商城”,以直营店、分公司、业务代表、经销商等打造出线上线下协同的立体营销平台;开发“数字农服”APP,手把手教农民种植管理、病虫防治技术要点,举办培训班、上传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教授农民掌握新品种的管理方法;在黑龙江省建立物流系统,从南向北,从中心向两端,以省会哈尔滨为原点,建设配送中心和配送站,在乡、镇、村建设派送点,将一袋袋种子直接送到农场地头、农户家中。

但目前市场上品种存在同质化严重现象,有些昙花一现的“网红”种子甚至是模仿和抄袭而来,这对原创品种的伤害可谓巨大。除了在行业内呼吁加强管理外,垦丰还利用种子包衣加大防伪力度。红黄蓝紫黑,通过对种子进行反复多次的包衣,给种子镀上“防伪膜”,种植户也可以就此辨认种子真假。垦丰正以效益第一的科研导向和市场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扩大制种和推广,用自身的品牌效应全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善用机制力量,打通产学研“三位一体”

“五一”劳动节前夕,来自黑龙江大学种子相关专业的50多名学生结束了在垦丰半个月的实习活动,他们深度参与了种子基因检测、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田间试验材料准备、智能温室管控的各个环节。垦丰搭建校企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为种业创新培养新生力量。

人才是一个种业公司创造价值的基础。围绕水稻、玉米、大豆三个主要品种,育种、制种、推广三个重要环节,垦丰逐渐形成了由一个个科研团队组成的人才梯次队伍。这里有针对每个作物的育种、制种、推广团队,还有生物技术团队、测试鉴定团队、种质资源团队等技术支撑团队。

同时,针对公司在种质资源收集、前沿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推动将“育种前”环节与科研单位“互补”。“我们资助地方农科院建立分子标记研发实验室,产出的科研成果我们可以优先或优惠使用,提高了我们的技术到位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刘辉说。

数字信息是育种重要生产力。和发达国家上百年的数据积累相比,年轻的国内育种企业存在巨大的短板。公司内部建立信息云系统,所有科研团队在测试、鉴定、实验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记录后直接上传,并有专人负责统计和分析,金种子育种平台、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种质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逐步上线应用,程序化、流水线式的商业化研发管理机制已经建立。垦丰正用共享数据的方式提高育种效率,拉近了信息鸿沟。

目前垦丰集团形成完善的“3+1”机制,以总部的数据头脑为引领,集合商业化育种研发、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市场营销全方位终端服务,保障了种源的安全供给,承担起作为国企的责任与担当,为端稳中国饭碗铸就坚实的种业基石。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1年第11期






防伪识别: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15 http://www.kenfeng.com|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05000986号-1

营业执照注册号 233000100